河池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2018年度部门决算
目 录
第一部分:河池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三、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第二部分:河池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2018
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表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表二:收入决算表
表三:支出决算表
表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表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表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表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表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河池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二、2018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说明
三、2018年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情况
河池市大数据发展局2018年度没有政府性基金支出。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五、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河池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概况
一、主要职能
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管理和公共资源交易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组织并参与起草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管理和公共资源交易的规章制度;负责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为土地交易市场、有形建筑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政府采购市场和药品采购市场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搭建服务平台,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统一进场交易、统一进行管理、统一接受监督”;负责推进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办理,组织市级各职能部门和中、区直部门为社会公众和行政管理相对人办理行政许可事项与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相配套的管理与服务事项;负责审查市级各职能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授权,审核行政审批事项设立的法律依据、材料、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组织协调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开展联合审批;负责对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对进入平台的交易全程实施综合管理、监督、协调、服务,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跟标进场、保持对项目管理的连续性提供条件;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建设和管理统一的评标专家库、招标投标代理机构库、工程预算和审核中介机构库、招标投标当事人和代理机构信用档案库,建立完善电子化招投标系统和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监督管理系统;负责收集、贮存和发布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政策法规等各类信息;负责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办证大厅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考核、考评和奖惩,受理相关质疑、投诉和举报,并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协助纪检监察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对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负责全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负责全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日统筹管理全市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服务、行政效能投诉、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等工作。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一)机构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河池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内设综合科、技术科、政务公开科和公共资源交易科等4个内设机构。下属有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两个相当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
三、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一)突破发展“瓶颈”,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认真分析研判,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与市总工会多次协商,提出了符合当前河池发展实际的《河池市“一站式”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建设方案》,将市政务服务中心(含3个分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市政管办机关整体搬迁至新的市工人文化宫大楼1-6层,建筑面积8730平方米,比原面积扩大3倍,目前正在进行场地装修和信息化、空调等设施设备安装调试,预计2019年1月底前投入使用,可基本满足市本级部门进驻需要和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和“多门”变“一门”。同时,积极推进县级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都安县新的政务服务综合楼已启用;天峨、南丹两县已完成新的政务服务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装修;罗城县新的政务服务综合楼主体工程即将封顶;东兰县、宜州区已开工建设新的政务服务综合楼;大化县通过“改扩建”方式拓宽政务服务中心面积,目前已正式对外运行。
(二)破解资金“短板”,创新融资方式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市“一站式”政务服务实体大厅项目建设资金总概算为2352.32万元,年初市财政批复的市本级网上办事大厅及行政审批系统“一号一窗一网”项目建设预算资金只有550万元,资金缺口1802.32万元。通过学用政策抓落实,大胆创新,敢干善成,引入市场竞争理念和机制,拓展筹资渠道,盘活潜在资源,创新“政银合作”模式,巧借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以公开竞争性洽谈方式寻求战略合作代理银行融资1350万元,并将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市政管办机关现有办公场所及窗口柜台、照明、空调、监控、网络等难以拆除的设施设备折价120万元转让给金城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使用,实现国有资产厉行节约和“利旧”最大化,有效破解了因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长期制约市、区两级政务服务软硬件建设和服务环境改善的“老大难”问题。
(三)聚焦“痛点”“堵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自我加压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在全区率先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优化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设置,设立“投资建设”、“注册经营”、“不动产交易登记”、“社会事务”等重点领域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邀请自治区政管办副主任钟穗和政务运行协调处处长苏轶到我市开展“一事通办”改革业务培训,组织召开全市“一事通办”改革暨服务型政府绩效考评工作现场推进会;服务企业效能在自治区“354560”基础上实现“243555”再提速;编制并公布市、县两级“一事通办”3张清单和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目录清单,“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和网上办理率分别达98.5%、 91.4%,比自治区要求高出18.5和11.4个百分点;建立政务服务“容缺受理”机制,市级可“容缺后补”事项比例达39.35%;成为第一个接入自治区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平台的设区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为群众复印证照材料提供免费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交警分厅推出“4免18简”便民利民举措;在2018年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关于第三方机构对广西营商环境调研的报告》中,河池市综合评价排名第一。
(四)创新监管机制,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两个平台平稳运行。充分运用绩效管理杠杆作用,在全区率先尝试探索将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评纳入政管办一同考评和评定等次,组织开展政务服务窗口作风整顿活动月、政务服务接待日、窗口评先评优和短信回防等活动,让政务服务窗口形象立起来、活起来、好起来,有效提升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2018年,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办结各类审批事项492427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2%。其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结200727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9%。同时,积极拓展开标评标场地,全面推行“互联网+招标投标”,住建施工类项目实现交易电子化和全程无纸化,在全区率先实现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投标人“最多跑一次”。2018年,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1759个,交易金额133.9亿元,节约资金2.25亿元,节约率1.68%。其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937个,政府采购类和工程类项目总成交额为102.48亿元,节约资金1.83亿元,节约率1.76%;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项目成交10.2亿元,溢价0.95亿元,溢价率10.25% 。
(五)强化督查检查,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编制、公布《河池市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创新开展“政务公开日”——“群众代表进中心体验”“政务工作面对面‘金点子’征集”等活动,邀请社会群众代表、潜在投标人等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观体验,并对政务工作提意见建议,加强政民互动。采取实地督查和网上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排查,对存在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2018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公开政府信息约28万条。
(六)加强舆论宣传,创新传播载体平台,充分展示河池政务风采。2018年河池日报分别两次头版头条宣传报道了我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成效。2018年11月8日创新开展政务服务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新闻媒体记者现场观摩体验,以记者的视角讲述政务服务故事,分别在国家、自治区、市级新闻媒体刊发新闻稿20多篇。人民日报12月24日以《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腿》为题对我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实施“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和网上办理进行报道。“河池政务”微信公众号于2018年11月23日正式上线,打造便民服务新窗口和宣传新平台。
第二部分:河池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2018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表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表二:收入决算表
表三:支出决算表
表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表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表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表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表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上述报表详见附件)
第三部分:河池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1.收入预算。
2018年收入总预算1010.98万元,同比增加347.2万元,同比增加52.3%。一般公共预算拨款1010.98万元,同比增加467.2万元,同比增加85.9%。其中经费拨款1010.98万元,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安排的资金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0万元。该项经费增加原因是2018年新增2个预算项目。
2.支出预算说明。
2018年支出总预算1010.98万元。同比增加347.2万元,同比增加52.3%。该项经费增加原因是2018年新增2个预算项目。其中基本支出预算310.98万元,占支出总预算30.76%,同比增加56.2万元,增长22.06%;项目支出预算700万元,占支出总预算69.24%,同比增加291万元,增长71.15%。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1.当年收入总计1027.11万元。较2017年度决算数增加510.47万元,增长98.8%。增减变动主要原因主要是增加了1个大的项目经费(市本级网上办事大厅及行政审批系统“一号一窗一网”建设项目550万)。
2.当年支出总计1060.8万元。较2017年度决算数增加624.2万元,增长142.97 %。主要增加原因项目支出中的市本级网上办事大厅及行政审批系统“一号一窗一网”建设项目支出。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1) 预、决算差异情况.
(2) 差异原因分析。收入差异原因为人员工资费用正常增长,支出差异原因也是人员工资费用正常增长。
2.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3.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分析。
(1)当年财政拨款收入总计1027.1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27.11万元,项目支出700万元。较2017年度决算数增加510.47万元,增长98.8%。增减变动主要原因主要是增加了1个大的项目经费(市本级网上办事大厅及行政审批系统“一号一窗一网”建设项目550万)。
(2)当年财政决算支出总计1060.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27.11万元,项目支出733.69万元。较2017年度决算数增加624.2万元,增长142.97 %。主要增加原因项目支出中的市本级网上办事大厅及行政审批系统“一号一窗一网”建设项目支出。
二、2018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说明
2018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预算 0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预算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预算0万元。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本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支出1万元,与上年0.78万元相比增加0.22万元,增长28.21% ,但未超过当年预算控制数:
(1)我单位本年度无因公出国(境)费,与2018年决算报表数相符;
(2)公车改革,我局为行政单位无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与2018年决算报表数相符;
(3)2018年度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1万元。具体情况如下:国内公务接待批次13次,人次128人。公务接待费金额与上年同比增加0.22万元,增长28.21%,主要原因:2018年接待批次和人次的增加,但未超过当年预算控制数,与2018年决算报表数相符。
三、2018年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情况
河池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2018年度没有政府性基金支出。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1.年初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80.05万元,其中: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80.05万元,主要是机房等保项目经费结转和结余。
2.结转和结余规模较大的原因是机房等保项目受搬迁影响未能竣工结算,待机房2019年上半年搬迁至新地点后再进行机房等级保护测评后即可竣工结算
当年预算执行中存在主要问题是在当年的实际支出过程中没能按预算计划执行,原因是支出进度掌控不够,下一步将按全年支出计划定期跟进用款支出计划,以确保全年预算经费按计划支出完毕。
五、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情况。 2018年本部门机关运行费安排16.06万元,占基本支出预算2.56%,同比增加2.31万元,同比增加43.21%。
(二)政府采购情况。
2018年政府采购25万元,占项目支出预算3.57%,政府采购主要用于办公电脑等办公设备采购。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部门国有资产115.43万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 0 万元,占固定资产的 0.00 %(其中,房屋 0 万元,占固定资产的 0.00 %);通用设备 106.31 万元,占92.10 %(其中,车辆 0 万元,占 0.00 %,单价50万(含)以上(不含车辆)设备 0 万元,占 0.00 %);专用设备 0 万元,占0 %(单价100万(含)以上设备 0 万元,占 0.00 %);文物和陈列品 0 万元,占 0.00 %;图书档案 0 万元,占 0.00 %;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4.24 9.12万元,占7.90 %。
(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我局抽取了3个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30万元,占年初项目预算4.28%。绩效评价结果显示,三个项目支出绩效情况较为理想,达到了项目申请时设定的各项绩效目标。
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及网站维护
该项目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是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互认共享,全面提升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水平。为确保保障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统一平台系统正常运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加强“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切实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系统,网上审批大厅,建立规范的政务服务中心机房,视频监控系统,加强硬件建设,服务器及数据存储设备。绩效评价结果显示,项目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比较好,全面提升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水平,通过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互认共享,保障“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双融合,通过接入全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提升办事效率,提高群众政务服务满意度。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自治区财政部门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三、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五、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六、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 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七、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和缴纳的所得税,以及建设单位按规定应交回的基本建设竣工项目结余资金。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要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九、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十、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一、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经费:纳入自治区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自治区本级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三、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